集团服务热线:0838-6011988

我省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基地正快速布局,专家建议推动标准化生产
来源: | 作者:四川日报 | 发布时间: 2018-04-11 | 6161 次浏览 | 分享到:
  日前,省住建厅印发《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达到30%。据测算,届时我省装配式建筑施工面积将数倍增长,预计超过5000万平方米的建筑使用预制构件,产值逾千亿。
  巨大市场需求推动下,我省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基地正快速布局。然而受政策标准制约,生产企业只能为项目“点对点”供货。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成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观布局
  4月9日下午,成都建工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青白江预制构件生产基地,两条全自动流水生产线隆隆作响,巨大的模台边,三名工人正在将一块刚“出炉”的混凝土预制叠合板吊装到转运车上,“这批构件要送往两个房地产项目上,要得急。”构件厂厂长高生阳说。
  青白江这处基地一共三条生产线,每24小时就能出炉一批混凝土预制构件,年产能可满足15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需求,是目前我省产能最大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基地。
  “公司又在泸州建设了一处构件生产基地,目前已开始平场。”高生阳透露。
  “今年10月份就要竣工,工期很紧。”4月10日下午,广元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总公司投资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已开始搭建厂房,项目经理郭鹏正安排工人组装主体结构,“我们有两条混凝土构件生产线和一条钢筋制作生产线,预制构件年产能10万立方米。”
  在泸州纳溪区,兴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共同出资建设的当地首个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最近完成了第一条生产线的试生产。“一共布局了6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后,每年能满足12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兴泸远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俊霖告诉记者。
  目前,我省已建成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基地11家,年产能175万立方米;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基地14家,年产能80.5万吨。“未来还要培育50个科研、生产、应用的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透露。
  看生产
  快速布局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是否意味着已建成的基地正“开足马力”生产呢?现实给出了否定答案。
  “4月份构件生产排产计划约3000立方米,预计产量只有今年1月份生产高峰时的四分之一。”9日下午,面对只有一半左右工人在岗的生产线,高生阳对记者解释道,“预制构件按合同定制化生产,受项目设计、开工等影响较大,生产组织忙闲不均的情况很明显。”
  “扩容”后年产能达20万立方米的成都建工青白江预制构件生产基地,2017年首次实现月度满负荷生产,达到年产量的设计产能。一个月多则生产1.5万立方米,少则不到2000立方米,“闲时生产线上工人都没得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