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基地正快速布局,专家建议推动标准化生产
来源:
|
作者:四川日报
|
发布时间: 2018-04-11
|
6165 次浏览
|
分享到:
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天府新区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基地出现。该基地共有5条生产线,设计年产能20万立方米,最多时一个月生产了1.3万立方米混凝土预制构件,最少只有3000立方米。“2017年产量2万立方米,只有设计产能的十分之一。”中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戴军告诉记者。
“这个月预计要生产1万多吨装配式钢构件,最近都在加班。”4月10日下午,面对新签订的邻水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项目订单,四川汉驭空间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忠华松了一口气。为了避免生产线产能闲置,钢构装配式和普通钢构的活儿都接,2017年装配式钢构件产量和产能才刚刚持平。
“产量周期波动大,是装配式建筑受项目主导的表现。”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瀑认为,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生产企业只能为项目“点对点”供货,导致企业难以平衡全年产能,时断时续。“项目主导不仅容易导致产能浪费,也容易导致生产基地布局集中化,恶化未来市场竞争环境。”
谈对策
中建西南设计研究院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中心副总建筑师佘龙认为,受劳动力短缺和环保压力影响,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未来趋势,预制构件生产企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建议构件生产企业依托具有工程总承包资质的企业,抱团发展。
最近几天,高生阳正在编制预制楼梯产品册,内含近两年成都建工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为各个项目生产的上百种型号的预制楼梯,他想借此游说设计单位和政府部门——早日将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标准化。
“构件标准化生产,是推动装配式建筑产品从‘企业库’升级到‘行业库’的关键。”张瀑表示,目前装配式建筑构件受现行建筑施工管理方式局限,无法以“工业化产品”的身份流向市场,导致生产企业过度依赖单个项目,难以释放全部产能。建议政府部门尽快制定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管理和使用验收标准,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施工监理制度。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也可加大构件型号标准的制定,改变预制构件“各行其道”的现状,让预制构件可以在整个市场上流通